病歷本
陸成 男 29歲
病情:一年內,打麻將時4次牙關緊咬僵直倒地,幾分鐘醒來后不見任何異狀
診斷:反射性癲癇
意見:珍愛生命,遠離麻將
一年內,一名29歲的壯實青年打麻將時4次牙關緊咬僵直倒地,幾分鐘醒來后不見任何異狀。
一名13歲的活潑少年,打電子游戲時頻頻抽搐、雙眼定格上翻,甚至小便失禁,幾分鐘醒來后一切如常。
身邊所有人都以為他們得了癲癇 (俗稱羊癲瘋)時,所有對癲癇的輔助檢查卻又都沒有發現任何問題……
2月9日下午,這一大一小兩名患者帶著厚厚一摞完全 “正常”的檢查材料出現在華西醫院第二門診部9診斷室鄢波副教授的面前,一番仔細詢問下來,鄢波副教授做出診斷:這是由麻將、電子游戲引起的反射性癲癇,只要遠離刺激物就會不藥而愈。
昨日,神經內科主任周東教授告訴記者:“國外反射性癲癇的刺激物以讀書、下棋居多,四川特色的反射性癲癇是以麻將為主,近幾年,我們每年都要收治幾十個反射性癲癇的患者。”
病情1
13歲少年打游戲
打著打著 翻起白眼手腳也硬了
2月9日,華西醫院正式上班第一天。15:00左右,一對中年夫婦帶著一個少年出現在鄢波面前。少年眼睛咕嚕嚕靈活轉動著,好奇地打量著滿屋子患者。中年夫婦焦急地向鄢波副教授介紹起兒子的“怪病”:這名來自成都郊縣的13歲少年小帆,現在讀初二。幾年前,小帆迷上電子游戲,特別喜歡耍槍戰類和射擊類游戲。
小帆的媽媽說,去年暑假一天,正在電腦前耍得興高采烈的兒子突然兩個眼珠定起,還翻起白眼,手腳“像發羊癲瘋一樣抽搐”,“正準備打120求助,他突然又好了,一點也不記得剛才發生的事情。”小帆的父母以為兒子只是打游戲太累引起抽搐,也就沒在意。
不料,一年之內,小帆又接連兩次在打游戲時出現同樣癥狀,父母警惕起來帶著兒子四處求醫,可是,CT、核磁共振、24小時腦電圖都做了,結果都顯示一切“正常”……
大年初三,小帆打起戰爭游戲,不多時,和他一起玩的小伙伴大驚失色地跑出來:“哥哥突然翻白眼,手腳都僵硬了,還在抖,嚇人得很。”這次發作小帆還出現了小便失禁。
小帆的父母心急如焚,立即打電話到華西醫院預約神經內科專家號。鄢波把小帆叫過來:“你打的是啥子游戲呢?”小男孩說出一個時下熱門的戰爭游戲,“游戲里面有些啥子畫面呢?”小男孩繪聲繪色地描述著一幅幅畫面:炸彈的爆炸、子彈的穿梭、人物動作的特技……
診斷:這病發作起來很要命
鄢波告訴小帆父母:孩子得的是反射性癲癇,誘發他發病的,正是電腦游戲中不斷閃爍的畫面。“娃娃不用吃藥,不要讓他再打這種光線反射強的游戲,再適量控制游戲時間就不會發病了。”
鄢波解釋道:反射性癲癇是有些人對特定環境或物品有“過敏”反應,就像癲癇發作時一樣,但只會發作幾分鐘,“這個娃娃就是反射性癲癇中最常見的光反射性癲癇,多發在7—18歲青少年身上,連續耍這類游戲4小時以上的青少年發病尤為明顯。”
神經內科主任周東教授告訴記者: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上的“倫敦8分鐘”播放后,也因為光變化太快引起歐盟癲癇委員會抗議。“這種病是一種良性病,只要去除了刺激源就能治愈,甚至不用吃藥。”但周東教授強調說,這個“善良”的癲癇發作起來卻很要命。“我們曾遇到過患者發病時硬邦邦倒在地上,顱內出血搶救無效死亡;吃火鍋時突然發病一頭栽到火鍋里毀容的……在四川農村,溺水死亡占癲癇病人意外死亡首位,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反射性癲癇。”
提醒:珍愛生命,遠離刺激物
“反射性癲癇是患者被某種特定物體、環境誘發癲癇癥狀,只要去除了刺激源就可以痊愈。”周東教授說,現在反射性癲癇病人增多,但人們對它幾乎沒有認識,“手忙腳亂做人工呼吸,把病人肋骨按斷的例子都有。”
周東教授說,反射性癲癇發作沒有先兆,發病一般只有一兩分鐘,只要出現倒地、呼之不應、抽風等癥狀就要警惕,旁人要馬上把患者搬離尖銳物體、化學物品的地方,“這個病現在雖然不能預防,卻是可以根治的。”周東特別強調:“最重要的是,一旦出現反射性癲癇,就必須終生遠離刺激源。” |